学生天地

学生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天地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高2017级丙班 论奉献

时间:2019-07-01   来源: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开云(中国)  点击: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置身于科技发展前线的科研人物,他们大多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实力的超前增长作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这些人常常伴随着“奉献”这一类的字眼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并进入百姓的视野,国家以此向人民群众推广“奉献精神”。对于这一点我无可反驳,但在闻得一些由于过于活跃地帮助他人而使自己身陷囹圄的人的案例后,我不禁开始思考:单纯地宣扬奉献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办法?那么在宣扬它的同时,作为接收者的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接下来我将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 

首先,“奉献”在我个人理解里,可被解释为:兼损自与益他的帮助行为,即牺牲自己,为他人之事付出自己的精力、财力等行为举动。据此,奉献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损自”与“益他”。因此,我们常被告知,在奉献的同时,我们应当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避免多余的损自。有人会将损自的程度与受助者得到的帮助看成正比关系,即助人者付出越多,受助者得到的帮助就越大,这其实是一片面且不准确的观念。这些人并未考虑到助人者给予他人的帮助的有效性。有时,助人者所施的帮助不具有有效性,此时受助者受到的帮助则少之又少,甚至具有反作用。因此,单独用“减少损自”来限定“能力范围”这一概念的范围是片面的,我们应当把目光暂时放在“增加益他”上。当结合“损自”与“益他”两方面的能力范围帮助别人时,我们的奉献才能具有最高的效益,即于自己小付出、于他人大帮助。 

下面进行细化,当我们暂不关注“减少损自的能力范围”,且将目光转业到“增加益他有效性的能力范围”时,问题随之出现:什么才能真正增加后者?在我看来,对其有相助作用的有几点------第一,施主者的个人能力。(此处我们所探讨的涵盖几乎所有事物,不具有独一性与特殊性。因此,这里的个人能力可理解为任何的个人能力,包括领导力、毅力、专业水准等,并不局限。)这一点是决定助人者施予帮助有效性的最基本的根本。若助人者个人能力不足,其施予的帮助对于受助者来说则好似杯水车薪,毫无起效。因此,在助人时我们首先要考虑自身的个人能力是否足以为我们帮助的对象提供有效的帮助。第二,助人者施予帮助的方式方法。这是决定施予的帮助的有效性的直接因素。假设某人拥有足够强大的个人能力,而此时他使用了不适当的方式对他人施以援手,则他所给予别人的帮助也不一定能够起到好的效果。以上两点是否有保证能够分别从根本与表面决定施助者的帮助是否拥有足够的有效性,即施主者是否拥有提升益他有效性的能力。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南仁东,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被誉为“天眼之父”。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计个人名利得失,长期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迈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 

从奉献的角度来讲,对于这个国家级的重大项目,南先生所承担的自损定不会比任何人少;同时,他又在建设过程中遇见许多的技术难题。但就算如此,他依然坚持为这一项目付出努力,且在最后成功完成这一项目的建设,帮助国家实现梦想。这说明:南先生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不管是减少损自还是增加益他能力范围。首先,他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具有深刻的了解,他明白自己有能力解决在建设时遇到的一切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为国家实现梦想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不会只是做出个样子,实际上并无作用。其次,他能够用合适的方式为这个项目的建设提供帮助。他作为整个项目团队的领队,决定着建设计划实施的水准,若他没有正确领导工作人员协调、统一工作的能力,他的团队以及他个人的能力就算很高,也不能达到最高的、最优的水平。况且,这个项目规模庞大,对工作团队的协调程度要求远超那些小项目,因此一旦在工作期间团队出现一点点任务分配不协调的状况,整个项目进度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此看来,南先生对于奉献的防暑把控尤为到位:并不是一味自我付出,或命手下人员付出,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工作,有条有理;并无急躁功利之心,而是切实为项目做出努力,不在乎任何与项目的利益无关的事物。这两个方面的成就,铸成了南仁东先生对于该项目工作的成功。 

由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奉献是有原则的,具体原则便是考虑到损自与益他、个人能力与奉献方法这两对具有包含性的对立关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唯将它们进行有机结合,使它们在一定程度、一定条件下形成统一体,才能够使我们的付出与他人得到的回报同时拥有最高的效益。 

最后,作为总结,我们作为奉献精神宣传活动的接受者,应当对这一精神、行为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让更多人接受到我们更加“高效”的奉献,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与祖国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献出我们更加强有力的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